杜甫的<<曲江对鱼>>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7 09:00:50
一个故事说黄鲁直、苏东坡、秦少游、佛印四人游寺,只见寺闭上题有杜甫“林花著雨胭脂湿”的诗句,诗句的末字已经剥落,四才子忙动脑动手添字补诗,苏添“润”字,黄补“老”字,秦说“嫩”字,佛言“落”字,争执不下,最后找来《杜工部集》一查,原来是一个“湿”字,请各位谈谈“湿”字妙在何处?

事实上四个人的字,补得比原句不理想,是因为年代不同,已不能完全体味杜甫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感情。诗中的曲江,位于长安附近,唐时宫苑林立,原是一个风景胜处,玄宗与杨妃常游玩于此。安史之乱后,这地方败落了,岸上行人稀少,水中也无舟辑。雨后境象:林花著雨,水荇牵风,一片寥落。而胭脂“湿”。无动无情,恰好衬出了这地方的冷落。“润、嫩、老、落”四字都有色有情有动。不能反映当时之情景。 再以四人增补的“润、老、嫩、落”四字。来反观苏、黄、秦、佛印,也无一不与四个人的心性相吻合。佛印是不会填“嫩”字的,而秦少游也不会填“落”字的,其余也一样。都与他们各自的生活经历和性情有关。

参考自 http://zhidao.baidu.com/question/30593705.html?si=2